2019-07-23 00:00:00
文丨史蒂文·卡茨
摘自《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25周年紀念版)
什么是故事板?
帕特·哈平(PatHarpin)為韋斯·安德森的電影《月升王國》(MoonRise Kingdom)所繪制的故事板展現了薩姆與蘇茜相遇的經典場景。
先來看下電影片段
安德森的片子常常背離傳統的好萊塢風格,他用一種具有視覺欺騙性的簡單方式來讓人們關注鏡頭變換,打造出安德森式的疏離而奇異的風格。
安德森經常將電影景框當作戲劇舞臺來導,他在幾部電影中都沿用了這種方法。這種風格避開了快速剪輯和多角度的鏡頭(不論高于或低于視線平面),但安德森并不在意,只要覺得合適,他就會隨心所欲地采用傳統構圖和剪輯模式。這部分場景的故事板有129幅,我們在此把它分為兩部分,只呈現其中的54幅。
這些畫面表現的段落描繪了該鎮在一個小島上的教堂里舉行的一次夏日演出。身著卡其色衣服的十歲男孩薩姆是童子軍的一員,他正和其他幾個童子軍隊友及隊長一起坐在教堂的長椅上;薩姆走了出去(現在是晚上),經過一位女舞臺經理和三四十個裝扮成動物的孩子;薩姆回到教堂里,下樓來到教堂的地下室。至此第一部分結束,但這場戲還在繼續,一直到薩姆與蘇茜的邂逅瞬間(他將在一年后與蘇茜私奔),這是第二部分的主要劇情。
Part 1
(畫面1、2)首先是教堂演出海報的特寫

(畫面3)然后我們看到坐落于懸崖邊上的教堂

(畫面4)鏡頭切到入教堂內景部,呈現《諾亞洪水》(Noye’s Fludde,Noah’s Flood古寫法)表演現場的場景。

(畫面5)為教會演唱者近景。(上圖)的遠景鏡頭中他已經出現了。

(畫面6)現在我們把鏡頭再次后拉。

(畫面7)鏡頭調轉180度來反拍觀眾。畫面5到畫面12都采用平角度拍攝。

(畫面8)拍童子軍隊長,并開始推軌鏡頭,沿著長椅平移到其他隊員。

(畫面9-12)鏡頭沿推軌繼續橫向移動,直到鏡頭停在薩姆身上。觀眾能夠輕松辨別這種拍攝手法,這種運鏡本身就自帶笑點。視覺上我們會被吸引到這場戲中。


(畫面13-16)這一場景在成片中被刪掉了,它不過是繼續拍攝場地全景,用的都是能削弱而非增強三點透視感的正面鏡頭。


(畫面17-20)鏡頭回到薩姆,他看戲看得很無聊。


(畫面21-25)薩姆站了起來,鏡頭跟著他穿過側廊走向劇院外面,一位女士(舞臺經理)讓他保持安靜。



(畫面26-28)鏡頭切出到一個正在舞臺背面喝咖啡的男人身上,孩子們從他身后跑過,這些鏡頭在成片中被舍棄,但同樣傳達出一種疏離感。


(畫面29、30)

電影成片中把對在座觀眾的特寫提前了(畫面31至34,插在了畫面8之前)。


(畫面35、36)中,薩姆走過許多裝扮成動物的孩子身邊。

Part 2
(畫面37-40)薩姆發現地下室的某排戲服后面藏著一間更衣室。他扒開衣物,看到五個裝扮成鳥的女孩。


(畫面41-44)女孩們轉過身去看剛進了房間的山姆。蘇茜最后一個轉過身來。山姆問她是哪種鳥,她告訴他:她是一只渡鴉。


(畫面45-48)另一個女孩告訴薩姆他不能進更衣室。攝影機拉近拍攝薩姆和蘇茜的臉。


(畫面49-54)畫面49,攝影機向下傾斜拍蘇茜打著繃帶的手臂。薩姆問蘇茜她的手怎么了。一個大人來叫女孩們上臺。在故事板里那個大人什么也沒說,但在電影里,她讓薩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蘇茜和另一個女孩留在后面,那個女孩告訴蘇茜薩姆喜歡她。



-FIN-
本文摘自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
(25周年紀念版)
作者:史蒂文·卡茨
即將由后浪電影學院推出
拍電影網×后浪×史蒂文·卡茨
正在招生